毫无疑问,这种“常规”是有必要充分肯定的。在很大程度上,正是年年都有这样一个日子,正是每当这个日子媒体都一起发声,才有了整个社会日益觉悟的环保认识,才有了人们对赖以生计的环境质量日益进步的要求,以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才得以渐成习尚。
但是,一年只需一个环境日,在没有“65”的日子里,在“低碳”不再占有媒体首要方位时分,人们实实在在的“低碳”日子方法是不是更应得到实在的方针支撑和鼓舞呢?
这一问题的提出绝非空穴来风。不可否认,近年来,政府在发起绿色日子,削减环境污染等方面下过不小功夫。例如北京市政府为了鼓舞市民乘坐公交出行,大幅下降公交票价,而前几天刚刚正式履行的“限塑令”,更可见政府用方针纠正人们非环保日子习惯的决计。
但至少能够举出两件直接关系到能很多节能减排的事,至今仍短少政府方针鼓舞。其一是节能灯的推行,其二是太阳能热水器的推行。表面上看,好像是因为它们比传统产品价格高而不被顾客所挑选,可假如政府对出产节能产品的企业有方针优惠,比方减免税,本钱下降了,价格不就降下来了吗?
这也是不少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两件事。一只节能灯、一台太阳能热水器所能为节能减排做的奉献确实很小,可13亿人中只需有1/10的人用它们来替代传统产品,那节省的动力、削减的碳排量都将会是天文数字!仅以节能灯为例,曾有专家测算,到2010年,估计全国2.7万亿度用电量中照明用电量将超越3000亿度,假如全国有1/3的白炽灯换成LED节能灯,每年能省下一个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。政府能够“命令”要求工作场所以及公共场所的空调限温26度,能够顶住很大的舆论压力推行“限塑令”,为什么就不能出台相似的规则,强制推行节能灯和太阳能热水器呢?
自上世纪70年代起,美、日、德等国就先后推出了太阳能使用方针。比方日本,1980年拟定了“促进遍及太阳能体系融资准则”,以低利借款、补助及税率优惠等方法推行住所太阳能使用。这应该是值得咱们学习的经历。究竟,要使人人都自觉地“低碳化”生计,光靠每年过一个环境日是远远不够的。